【院庆70周年|人物风采】把青春献给儿童,我无怨无悔 本新闻发表于:2017-06-07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70周年
2016年王海洋凭借《泰坦尼克号》里的鼠爸杰克获得了上海市新剧目展演“新人奖”,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青年演员。在剧院的九年中,王海洋总共参演了二十五部儿童剧,每年演出超过一百多场,成功塑造了《彩虹》中的“中学生方磊”、《泰坦尼克号》中的“鼠爸杰克”、《白马飞飞》中的“解放军罗成”等角色。
从进入儿艺的第一天起,王海洋便一直工作在演出的第一线。无论春夏秋冬,或是刮风下雨;无论是在豪华的剧场里,或是在简陋的校园操场上,都留下他的身影。他回忆说:“汶川大地震时,我们为了鼓励灾区儿童,第一时间把戏送到了最严重的灾区,给他们带去我们的祝福和希望。在演出过程中,我们经历了余震,但没有一个演员退缩,一直把戏演完。结束后,看到孩子们蜂拥而至的围着我们,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让我这一辈子都难忘。”
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幸福感和自豪感,让年轻的他仍执着地坚守在这片热土上。有人说儿童剧演员休息时间少,钱少,演出又累。王海洋说:“这点我不否认。但是我想告诉大家,我是个儿童剧演员。我的工作是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生活更加美好,有一个美好的童年,让他们从小就成为一个有素质有理想有责任的人。不论外界怎么评价这个职业,不论收入多少,站在舞台上,为台下的观众带去欢乐,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能感受到正能量,多苦多累都是值得的。因为我们是儿童灵魂的启蒙师。”
王海洋一直用行动实践着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情和执着。比如王海洋在《泰坦尼克号》中饰演的“鼠爸杰克”,为了从形体上向角色靠拢,他特地翻阅资料,找到昆曲《十五贯》中饰演娄阿鼠的老师教自己矮子步,一个星期下来,他的双腿疼地连楼都下不了。除了学习矮子步,每天排练之前,他都要进行爬杆训练,对着镜子练习老鼠的动作神态,为这个角色打下基础。然而,磨出了角色的“形”对于精益求精的王海洋是远远不够的,为了找到角色的“神”,让角色更加丰满特别,他几乎翻看了所有影视作品里比较著名的“杰克”,终于在《加勒比海盗》中找到了灵感。他把这部电影的所有系列从头到尾看了两遍,不断地寻找两个角色之间的共鸣。最后再把所有的想法根据角色的造型一一细化,才呈现出舞台上的“鼠爸杰克”。都说努力不会白费,凭借剧中出色的演出,王海洋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新剧目展演“新人奖”。
忙碌的工作让王海洋无暇顾及自己的“小家”。在排练《少年与流浪狗》时,王海洋的妈妈在家里摔了一跤,脑淤血住院。家人因为不想影响他的工作,没有告诉他。后来王海洋知道了情况,担任主角的他为了不耽误整个剧组的工作,便没有请假,那时他每天带着复杂的心情排练, 虽然心里难受但在舞台上仍然要把欢乐带给观众。后来,王海洋凭借《少年与流浪狗》里的“破衣服迪克”获得了上海市“我最喜爱的儿童剧演员”称号。“一切以工作为主”,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他无比坚强的后盾,让他在工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。
王海洋说:“演员就是要在不断地摸索思考学习中前进。在创造角色时,不断地学习突破自己。”他说今天有的小小成就,离不开单位对自己的培养:“中福会儿艺给演员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,不仅是专业培养,还有放手去试的机会。老前辈无私的关怀和帮助,更让我迅速成长,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!”
撰稿:陈伊婷
摄影:王诚良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