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怀感恩情 永葆赤子心——记我院青年编剧洪靖慧
本新闻发表于:2013-05-22

常怀感恩情  永葆赤子心
    ——记我院青年编剧洪靖慧


   
  作为创作了多部优秀儿童剧、话剧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青年编剧,这些年,洪靖慧写过电视剧本,写过戏曲,做过电视节目的策划,可以说是一个多面手。她创作的大型儿童剧《田螺姑娘》、《斑点狗马鸣加》、《宝莲灯》等均成功上演。她编写的几部话剧获得戏剧界很大关注,观众反响非常热烈,包括改编自余华的小说《兄弟》,极富上海特色的原创大戏《大哥》,还有改编自职场小说的白领话剧《浮沉》,改编自格非原著小说的话剧《人面桃花》。
  除了擅长大戏创作,不为人所知的是,在特别考验编剧功力的小品创作上,洪靖慧也彰显着她的才气。2006年上海文艺系统举办了一次大型小品征集大赛,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洪靖慧创作的小品《缘是一家人》荣获了金奖中的第一名,之后这一小品斩获了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四进五社区小品汇演金奖、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最佳小品奖 、CCTV小品大赛奖等小品界的最高殊荣,2013年获第八届“上海文化新人”称号提名。
  这么多作品轮番上演,对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编剧来说,几乎可以称得上“奢侈”。洪靖慧是幸运的。在她的成长过程中,得到的不仅是履历表上那长长的一串成绩单,更有领导、长辈们的关怀,一个自由、宽松的创作环境和一颗坚持理想的赤子之心。
   
  初出茅庐遇大戏

  说到编剧之路的起源,洪靖慧首先归结为家庭的影响。从小生活在书香之家的她,父亲是高级语文老师,在父母的影响下,她自幼喜欢看书,热爱文学。写作快感的体验,创作的幸福感,都深深吸引着她,让她醉心于创作,醉心于编剧这份职业。
  让她常怀感激之心的是剧院给了她实现编剧梦想的机会。大学二年级实习的时候洪靖慧在情景喜剧《老娘舅》栏目组,当时剧院艺术总监蔡金萍在其中做主演,独具慧眼的蔡金萍在那时就相中了洪靖慧,非常欣赏她的作品。蔡金萍对她说:“中福会儿艺剧院是一个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和创作、对编剧十分重视的集体。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宋庆龄事业。”就是源于这样的缘分,2006年硕士毕业时,在上海各大文艺院团都不招编剧的大环境下,中福会儿艺还是真诚地接纳了她。
  洪靖慧说:“我一直很感激能成为儿艺剧院的一名在编的编剧,在我毕业的2006年,当时我曾经去过不少院团投递简历,但最终给予我机会的只有儿艺。当时我曾很困惑地问过蔡金萍老师,为什么许多院团都不留编剧而只留导演了?蔡老师告诉我,这和每个院团的定位不同,我们儿童剧由于舞台艺术的特殊性,一直秉承剧院需要专职编剧的理念。”如果说,演员导演的自信来自于舞台,那么编剧由于工作在前期,在幕后。青年编剧的成长是籍由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走向成熟,他们的自信则来源于院团领导的支持和扶植。在这点上,洪靖慧深有体会,也深受其益。
  的确,一棵小树苗,需要精心的施肥和浇灌,才能长成参天大树,郁郁葱葱;一个年轻人,需要真心的呵护与帮助,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才,意气风发。“编剧的成长和演员不一样,这是一项幕后工作,更需要悉心的栽培和呵护。是蔡老师为我开启了宋庆龄事业追随者的大门。”蔡金萍的知遇之恩一直让洪靖慧心存感激。
  洪靖慧进入剧院的第一部大戏是《田螺姑娘》。当时的她仅仅到儿艺工作了半年,一个刚进剧院的年轻编剧能立刻有一部大戏上演,这在上海乃至全国其他院团都是难以想象的事。每当和兄弟院团的同仁们谈及此事,无一不羡慕她的幸运,正是《田螺姑娘》的成功上演给了她最初创作道路上的信心。
  创作《田螺姑娘》时的洪靖慧第一次做儿童剧编剧,为了使戏更加生动活泼,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观,她到学校与孩子们聊天,听听他们喜欢什么,看看他们在关注什么。她还去宁波乡间体验生活,去各大图书馆收集资料。为了塑造田螺姑娘这一人物勤劳朴实的个性特点,更精心设置了反衬角色“蜗牛公主”。当时,作为导演的蔡金萍怀着宝宝,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帮助她梳理剧本,手把手地悉心教导,让作品最终成功地呈现在舞台上。
  在蔡金萍和剧组人员的悉心帮助下,洪靖慧充满童趣寓意的情节编排使得《田螺姑娘》上演后,不仅主角田螺姑娘深得儿童剧观众的喜爱,配角蜗牛公主也成为中福会儿艺继《马兰花》中的大兰、《丑公主》中的丑公主后的经典特色反派人物,给少年儿童观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。2008年国家文化部为庆祝奥运在北京胜利召开,举行了剧目汇演活动,由洪靖慧编剧的儿童剧《田螺姑娘》有幸入选上海进京的七台大戏之一,和前辈大家创作的经典名剧越剧《红楼梦》、昆曲《班昭》、话剧《商鞅》等一起祝贺演出。对于一个刚起步的编剧而言,洪靖慧初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。
   
  逆境中的支持与信任

 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青年编剧,洪靖慧深知坚守和积淀的重要性,她明白创作之路不是一帆风顺、平坦无阻的,一定会遇到挫折和磨砺。
  在洪靖慧意气风发地准备创作她的第二部大戏《斑点狗马鸣加》时,遇到了一个“坎”,此时又是蔡金萍和剧院的鼎力支持,给予她极大的信任和信心,为她创造了一个自由自在、没有后顾之忧,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创作环境。
  《斑点狗马鸣加》是根据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改编的剧作,刚接到这一创作任务时洪靖慧就很喜欢这个题材,很快拿出了剧本。剧团创作部门也积极组织搭建团队,把剧本交到一位导演手里。但没想到,这位导演看过剧本后,认为和自己的创作理念不同,擅自重写了一稿剧本,提出要按照他的版本来排练,并由他署名编剧。这件事给初出茅庐,尚未在业内树立知名度的洪靖慧一个很大的打击,敏感、脆弱的她甚至流露出失望、消极的情绪。作为院团管理者,当时有三种做法可以选择:第一种是接受导演的意见,换剧本;第二种是双方调解,让洪靖慧配合导演修改剧本,最后和编剧联合署名;第三种则是坚持用洪靖慧的剧本。
  让洪靖慧感激的是,剧院领导选择了坚持用她的剧本,并找导演商谈,在导演不接受的情况下,毅然选择了换导演。当时做这样的决定,剧院领导是要担负一定风险的,但是对于青年编剧,这种信任无疑是一剂“强心针”,它让洪靖慧更专心地沉浸到创作中,更敢于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,对青年编剧创作积极性的珍惜和保护作用,不容置疑。《斑点狗马鸣加》演出后不但获得北京专家的好评,也深受小观众的喜欢。
  洪靖慧非常庆幸自己毕业后,能进入剧院这个大家庭,又遇到了有知遇之恩的蔡金萍。作为青年编剧的她和蔡老师一直有着非常良好的沟通,她不但把蔡老师视为领导,更把她看作是朋友,青年编剧的真心话、知心话甚至于困惑和迷茫都愿意向蔡老师诉说。而蔡金萍不仅在她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鼎力相助,给予她信任,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给予充分的自由,实行“人性化”管理。在剧院中,洪靖慧可以不负责任何行政事务,而只专心于创作;在有编剧任务时,蔡金萍也会征求她的意见,只有遇到适合她的题材时才把任务交给她,并且不设任何框架,让她凭着创作激情去想象和发挥。
  刚进剧院的第一年,洪靖慧就加入了民盟,在这里她遇到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,他们常常会对洪靖慧的作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,在不断的交流活动中,洪靖慧提升了自己的阅历和认知,为更好地创作拓宽了知识面,积累了人生经验。在今年第八届“上海文化新人”奖评选中,洪靖慧作为一名青年编剧,一个幕后工作者,获得了提名奖,实属不易。
  在采访中,洪靖慧说:“儿童剧创作不易。需要仰仗各方对青年编剧的培养和帮助。儿童剧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,儿童剧人才的培养和扶植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。” 
  宋庆龄主席生前就把儿童艺术剧院当作“掌上明珠”,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也对儿艺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关注。市委宣传部陈东副部长经常与洪靖慧聊创作、谈剧本,给予指点和帮助。一次,洪靖慧创作的剧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,她心里非常委曲,第一时间想到了给陈部长打电话。她们在电话里聊了很久,陈东不仅给了她许多专业的意见和建议,还以作家六六的作品《向上的阶梯》为例,希望她能够排除干扰,专注于创作,把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感融入到作品中。在电话快挂断时,陈东和她道别,还不经意地说了一句:“再见,我马上要登机了。”在匆匆的脚步声中,洪靖慧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感激。
   
  坚守心中的那一片净土

  儿艺编剧的待遇不高,来自外界的诱惑也很多,正是源于对儿童剧的热爱和对宋庆龄事业的坚定信念,使洪靖慧坚守着自己的理想。洪靖慧说她从小就被《马兰花》、《小足球队》这些经典的儿童剧深深吸引,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主角。
  然而,在加入儿艺剧院实现自己童年的理想之后,慢慢地她发现摆在面前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是,生存状态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。“一直以来,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年轻,想追求理想,加上家里支持,所以可以试着不那么看重经济回报。”
  更让她有些困惑的是,今天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往,把编剧作为一部作品的“主角”。现在习惯的说法是,一部作品首先是“导演”的而非“编剧”。按照洪靖慧的说法:“编剧和导演的关系是良性的,任何一方都不应该以对抗的心态去看待另一方。好的编剧如果遇到一个好导演,他会给你的剧作加分,让你惊喜,反之,编剧的原意就会较难得到体现。”作为一个有戏剧梦的青年编剧,洪靖慧坚持自己的戏剧理想,即剧本是一剧之本,编剧是有思想的,必须对全剧灵魂有担当作用。这样的个性也让她明白在呼吁外环境扶植、培养之余,更需要加强自身编剧技能,写作水平的历练。用靖慧的话来说,青年编剧的成长之路,雨露的滋养和阳光心态的培育缺一不可。
  洪靖慧坦言,物质不是她最为看重的东西,儿艺人热爱生活、热爱舞台、热爱儿童的“赤子心”一直感染着她,让她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。她说:“儿艺的老师们都很可爱,开会、排练的时候经常会充满欢声笑语,连讲话的表情都生动有趣,人与人之间非常真诚。”的确,儿艺剧院给了她舞台,给了她机会,给了她自由,她渴望在这里坚守理想,努力耕耘。当然,她也有自己小小的希望:“我希望外部环境能尽力给年轻编剧好机会,让我们能多和大导演、好导演合作,替我们的剧作加分,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。戏剧是综合艺术,编导生分,如逆水行舟,绝对不可能出好作品,编导一心,风雨同舟则能创造出优品佳作。”
  洪靖慧始终坚信,只要付出孜孜以求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,一定会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。她也倍加珍惜每个创作机会,深深感激那些在她成长之路上对她帮助颇多的师长和前辈们。她深信,对青年人来说,一切都是积累,一切都是恩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执笔:徐莺音
 

 
 
 
 
 
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2009 Childrentheatre.net,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上海市华山路643号(200040) 电话:+86 21 62482928
沪ICP备05013318号